找到相关内容123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六变——序

    信仰,一般哲学唯心主义,一般的迷信和童话神话,应当有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宗教是一神圣的信仰,它兼有迷信和圣化的双重本质,表现为神本的观念理论系统指导下的行为事实系统。  迷信不一定就是宗教,宗教则...宗教与一般哲学唯心主义及童话神话的深刻区别。]神圣的追求、神圣的崇拜对象、神圣的彼岸世界、神圣的礼仪、神圣的氛围、神圣的心理感情、神圣的人[神]际关系┅┅正像迷信本质一样,圣化的本质也在所有的宗教形态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343993.html
  • 人间佛陀(上篇)

    佛经中称圣化后的佛陀是由右胁而生,那是一种[通说],凡是刹帝利种姓全可说成是右胁而生的。  到梵书时代的中期,生主神渐次失去了主宰的地位,代之而起的是[梵]。梵成了宇宙的最高原理,当然这其间尚经过相当...云:「人天长夜,宇宙甚,谁启以光明?」是谁呢,是人间佛陀释迦牟尼。  我们在此一再强调[人间佛陀],那是有别于后代经典中圣化后的佛陀。  佛教传入中国已逾两千年,中国人多具「大乘根性],所以盛行大乘...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344612.html
  • 时代使命

     佛教“不杀生”、“众生平等”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对现代生态伦理具有特殊意义。同时通过对社会世俗道德的“圣化”,为世俗道德提供了一个终极保障、一个至上权威,使世俗道德变得“神圣”起来,...

    明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5739351.html
  • 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宗教道德去“圣化”宗教徒的世俗道德,用宗教道德去提升宗教徒的道德境界。如佛教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为基本道德准则,构筑了一整套完整严密的道德体系,基督教以爱为核心构筑了完备系统的道德体系,...

    妙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1051649.html
  • 传承祖师爱心永存

    ,  您也参加这一圣化之中。  当我遵循着滚打的菩提心修行时,  您也分享了我的四喜四空。   弟子 海鹦再三顶礼敬上  二○○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后记:  2007年11月14日晨5时30分相中,陈...

    海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1756787.html
  • 原始佛教与现存的上座部佛教

    文化环境的影响   文化环境的影响使上座部佛教不可能脱离印度地区的婆罗门教的宗教文化影响,印度文化中固有的把前人圣化,然后创造神话的方式在往世书中屡见不鲜,如现代印度的甘地在其死后就无法避免这一切。而即使在排斥圣化的佛陀也以神话的方式启示弟子,虽然佛陀严格拒绝弟子为他建立偶像,但在他逝世后。这一切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而且这成为经典中数量很大的佛本生经典。据可靠的研究,这里面的故事有许多明显出于晚出...

    那兰陀长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3749251.html
  • 原始佛教和现存的上座部佛教

    印度文化中固有的把前人圣化,然后创造神话的方式在往世书中屡见不鲜,如现代印度的甘地在其死后就无法避免这一切。而即使在排斥圣化的佛陀也以神话的方式启示弟子,虽然佛陀严格拒绝弟子为他建立偶像,但在他逝世后...

    徐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4554762.html
  • 论信、信念、信仰、宗教信仰的特征及意义

    提供价值体系中的“应当的应当”;对道德进行聚合和圣化;给人生带来无限的希望;使人生获得真正的自由。  罗中枢,1956年生,重庆荣昌人,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题词:相信 信念 信仰 宗教...……信仰从它的生成那一刻起,就满足着人的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理想性需要,信仰一生成就本然性地获得了‘纯正性’的价值本性。”  第三,对道德进行聚合和圣化。“每个人无论他是否具有宗教倾向,都有自己最终的...

    罗 中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0561824.html
  • 南朝佛教论中印文化之同异——析宋齐之际佛遗两教的夷夏之辩

    之唱(指佛教剃落)为履真之文,徒知己指之为指,不知彼指之无殊,岂所以通方得意,善同之谓乎?”(《谘顾道士夷夏论》)朱广之认为,道同俗异在于“俱是圣化,唯照所惑”而造成的。因此俗异皆是“惑”所致,并无好坏之分。“至道虚通,故不爵而尊,俗无不端故不黜而贱。贱者不能无累,尊者自然天足。天足之境既符,俗累之域亦等。道符累等,又谁美谁恶,故俱是圣化,唯照所惑。惑尽明生,则彼我自志,何烦迟迟舍效之际,耿介于...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3162126.html
  • 宗教礼仪刍议

    言语上赞颂有加,在形体动作上表现出屈服和顺从,并祭献各种供品讨神欢心。这是人接近于神的过程,有的学者称此过程为“人的圣化”。二是神趋向和接近于人的过程。神在接受人的礼拜、献祭以后,总要对人的祈求作出反应...情感,从而拥有成千上万的信众。再次,宗教礼仪具有补偿性。上文我们论述过宗教礼仪的一般图式包括两个层面,即”人的圣化”与“神的俗化”。至高万能的神享用了信徒的崇拜和供奉后,总要对他们的祈请做出应答,作为...

    黄永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0065028.html